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04644号-1 营业执照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岗路园林小区
专题40元/分 专题50元/分 专题60元/分 专题80元/分 专题100元/分 专题120元/分 01号男02号男03号男04号男05号男06号男07号男08号男09号男10号男11号男12号男13号男14号男15号男16号男17号男18号男19号男20号男21号男22号男23号男24号男25号男26号男27号男28号男29号男30号男31号男32号男33号男34号男35号男36号男37号男38号男39号男40号男41号男42号男43号男44号男45号男46号男47号男48号男49号男50号男51号男52号男53号男54号男55号男56号男57号男58号男59号男60号男61号男62号男63号男64号男65号男66号男67号男68号男69号男70号男71号男72号男73号男74号男75号男76号男77号男78号男79号男80号男81号男82号男83号男84号男85号男86号男87号男88号男89号男90号男91号男92号男93号男94号男95号男96号男97号男98号男99号男100号男101号男102号男103号男104号男105号男106号男107号男108号男109号男110号男111号男112号男 113号男 1号女 2号女 3号女 4号女 5号女 6号女 7号女 8号女 9号女 10号女 11号女 12号女 13号女 14号女 15号女 16号女 17号女 18号女 19号女 20号女 21号女 22号女 23号女 24号女 25号女 26号女 27号女 28号女 29号女 30号女 31号女 32号女 33号女 34号女 35号女 36号女 37号女 38号女 39号女 40号女 41号女 42号女 43号女 44号女 45号女 46号女 47号女 48号女 49号女 50号女 51号女 52号女 53号女 54号女 55号女 56号女
在战火硝烟早已褪去的今天,有一位老人在退休后的20多年中用做报告的形式把历史复原在人们眼前,书写着一名老共产党员、老红军战士的赤诚情怀。他,戎马半生、屡立战功,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他,耄耋之年,老骥伏枥。用革命传统和雷锋精神教育后人。这位老人就是曾被杨成武司令授予“战斗模范"称号的余新元。
(赶羊入场)1923年,余新元出生在静宁县界石铺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的童年时代正处在中国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
(遇到红军与其交谈)那个时候,红军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仁义之师的爱民作风,深得民心的政策方针,让界石的劳苦大众为之向往。余新元10岁时,他的母亲因被土匪追逼跌入深井丧生,两个妹妹被活活饿死,父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弟靠给地主家放羊活命。童年的悲惨境遇激发了他的强烈的反抗心理。1936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征到达界石铺,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实现三军大会师。1936年冬天,饥寒交迫的红一方面军某部遇到了给地主放羊的他和他的羊群......(此处余新元与红军战士的对话渐渐淡入,从“求求你们带我走,让我参加红军吧。”到“对了,红军叔叔们,你们平时吃饭那么艰苦,我把这群羊送给你们吧。”对话声音淡出,画外音淡入)余新元带着这100多只羊一起参加了红军,这群羊不知救活了多少经历过了整整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官兵的生命。余新元本来姓曲,因为红军战士多数听不懂他说的地方方言,就把他的姓“曲”误听为姓“余”。1937年7月余新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界石铺附近以他为代表的140多名年轻后生,都是在这个时候踊跃参加了红军。
(和爸爸、弟弟们告别)解放初期,已经是营级干部的余新元终于回了一次老家,至此他才知道,他的父亲在他带着羊离开地主家出走后,就一直在地主家当不拿工钱的长工,一干就是18年。(此处加入红军时父亲对他的叮嘱响起,淡入。从余新元的父亲说:“一定要听首长的话,”然后抬头对余新元身后的红军说,“首长同志,新元就交给你了。”对话声音淡出,画外音淡入)……每当余新元回想起当年他毅然离开家乡参加红军、还有和父亲弟弟们话别的情景就禁不住有种心痛与遗憾。但是他从未后悔过,他早已把最灿烂的青春,最执著的追求,最亲密的战友,最惨烈的记忆都和那段历史紧紧凝结在了一起,一辈子都会刻骨铭心。
(视频剪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余新元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战、狼牙山反扫荡战斗、百团大战和辽沈战役等,曾荣立大功两次、中功两次、小功3次,并被授予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战斗模范”。
(授奖)战斗中,他先后7次负伤,还失去了右脚。白求恩大夫曾为他医过两次伤。其中一次,弹片贯穿了他的小腿,伤口感染极其严重。上面布满了比大米粒还大的蛆。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是白求恩把他从死亡线上给拉了回来。全国解放后,余新元荣获了“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二级“八一功勋”等荣誉奖章。先后任辽阳市兵役局政委、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务。
(见雷锋)1963年,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使雷锋的名字享誉了整个中华大地。也正是因为余新元不遗余力地帮助雷锋参军,才有了雷锋这个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刚开始由于雷锋身高不合格,在弓长岭报名没被录取,雷锋便徒步四五十里路赶来辽阳市,找到时任兵役局政委的余新元请求应征当兵。(声音淡入,余新元对雷锋说“小伙子,你家在哪?你现在当工人,收入不少,为啥非当兵不可呢?”雷锋低下头叹了口气,慢慢的说:“很早的时候我家就只剩我一个人了,我是解放军解放的,是共产党培养的。我要拿起枪杆子,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再说,当兵保卫祖国,人人有份。首长,你说有没有我的份?”对话声音淡出,画外音淡入)余新元通过自己和雷锋的共同努力,终于亲手将雷锋送进了部队。
荣誉已成为历史,历史也已远去,然而余新元却没有停止贡献的脚步,他以延续烈士精神为己任,把做报告以教育后人的工作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战场。20多年中,先后做报告4300多场,足迹遍及部队、工厂、农村、党政机关、大中小学校、社区街道等,听众达430多万人次。
“我虽然离休了,但共产党员的党性决不休息,在有生之年,我将按照党的要求、广大青少年的愿望,把革命传统和雷锋精神一直宣传下去。”这,就是余新元老人的铿锵宣言。
飞乐传媒网还有更多人物解说词,欢迎进入网站查阅更多/draftlist-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