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电视台电台音频提供商
全国配音热线:0851-28837288

分类目录

您当前位置:飞乐传媒官网 >> 服务中心 >> 稿件仿写 >> 历史文化 >> 浏览文章

历史专题配音文案

说明:稿件仿写均搜集于外部互联网,本公司不公开自家任何客户信息以及稿子内容。

历史专题配音文案


以下是配音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一篇历史专题配音文案: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那么内蒙古包头市的二维码“扫”出的不仅仅是稀土之都、钢铁之城,以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塞外草原的迷人风光,还应该有一个个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古迹。它们浮沉在岁月的长河中,不仅见证了包头市的生命进程,还以其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穿梭在无数代人的生活中,成为城市文脉薪火相传的载体,人们无法忘却的历史记忆。
    包头作为一座城市,形成较晚,从清嘉庆14年设置包头镇算起,至今才有200年。但是,由于包头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漫长的发展嬗变过程中,也曾几度成为演出威武雄壮活剧的历史舞台,如果不以设镇筑城为限,包头可以追溯很长的历史,甚至比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还要早一千年。那么,包头的六千年历史从何说起呢?
    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称。可见在很久以前,这里水草丰美,动物出没,已经具备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条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发现,九曲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迹。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包头市东郊发现的阿善文化遗址,表明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即有人类生存繁衍。包头的阿善先民同中原先民一样,主要从事农耕并辅以渔猎。从阿善遗址中发掘出的谷物、陶器、石器、骨制工具等生活生产用品,以及一件完好的双孔陶埙,可见生存在此的先民文明已达到了一定高度,具有原始时期人类文明的象征。在1954年和1958年,考古学家先后发掘转龙藏遗址,经研究是包头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3年,在包头市九原区发现了西园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遗址22处,窖穴62个。在房址和窖穴中发掘出大量的石刀石斧、骨针骨锥、陶环陶片等遗物。
    现在包头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计23处。在包头市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有早期人类使用的石器和陶器。我们的祖先就是利用这些粗糙的石器,采集野果,挖掘植物,捕捉鸟类、鱼类藉以生存。还有远在六千年前的原始乐器埙,有用狩猎回来的兽骨经过钻孔、打磨制作出的缝衣服骨针,这些骨针的精巧程度几乎可以同现代金属制品媲美。这些文物就是包头有六千多年历史的明证。看着这些阅尽沧桑的祖先使用过的生活物品,可以感受到包头绝不是一个年轻没有历史文化的城市,而是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远古文明。
    采访:包头市博物馆研究人员讲述:阿善文化遗址的发掘经过及其重要意义。
    内蒙古高原是自然的一枝大手笔,居于中国正北方,吞吐出一马平川,阴山横亘,黄河奔流,包头就是镶嵌在其中的一颗明珠。作为今天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中国大陆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各代中原王朝的争战与交往中,各民族得到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往来。
    许多人不知道包头有长城,不知道包头的长城比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早千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今天包头境内巍然矗立着的这两道长城,可以说明包头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各王朝对此地的争夺不休。那么,这两道长城是由谁主持修建的呢?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以后,于公元前306年筑九原城。为了防止入侵,还修筑了一道全长500多公里的长城,东起河北,经山西,傍阴山南麓迤逦而西,进入包头而止于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赵长城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在包头境内全长150多公里,表明当时包头的山南地区已经在赵国的统治之下。赵国在包头地区设制九原县,也是包头地区行政建置之始。
    战国末至秦代初,中原战事频繁。雄踞阴山之北的匈奴趁机南下,占据阴山以南的包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大军三十万北击匈奴并大获全胜,上述地区遂又归属于秦王朝。为固治边境,改九原县为九原郡。并在原赵、秦、燕三国旧筑的基础上,大规模加固修筑长城,连接而成著名的万里长城。秦长城横贯于包头的固阳县中部,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块或土石混筑。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用石板交错垒砌的长城,雄姿犹在,这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秦长城。
    除了这两道长城,在包头还有一条古代的高速公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一条能快速直达北疆,抵御匈奴入侵的高等级战备路,后人称为秦直道。秦直道南端起于秦国都城咸阳,终点在今天的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可以说这是一条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路面宽广可并行四辆战车。在秦汉两代,秦直道成为中原王朝和匈奴兵戈交锋以及和平交往的要道。
    历史推进到汉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发动数次战役,将匈奴赶到了遥远的大漠以北,汉匈长达百年的战争渐渐平息。之后,重新恢复了“和亲”政策,“昭君出塞”就是在这种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赴长安迎娶宫女王昭君。昭君容貌秀丽,通情达理,深得呼韩邪爱慕,封她为“宁胡阏氏”,意思是通过这次和亲将与汉朝建立永远和好安宁的关系。他们在汉匈官员的护送下,返回匈奴王庭,曾路经包头。王昭君成为汉匈的和平使者,直到汉代晚期,汉匈之间没发生过武装冲突。陈列于包头市博物馆的“单于天降”和“单于和亲”的汉代瓦当可以见证这一时期的历史。这些瓦当大部分发掘于包头南郊的麻池乡的一些汉墓中。据推测,瓦当很可能是当时为纪念昭君出塞和亲而烧制,供建筑使用。现在麻池乡西北角还保存有汉代的古城遗址,总面积约90余万平方米,是包头地区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古城遗迹。  
    在包头境内,除了汉代麻池古城遗址,还有其他几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址,在时间的流转中,它们起落沉浮,见证了包头地区的历史进程。如位于固阳县的北魏怀朔镇故城,位于麻池镇的燕家梁遗址,位于达茂旗的安答堡子城址和敖伦苏木城遗址。这其中,最令考古学界重视的是敖伦苏木城遗址。
    敖伦苏木城遗址俗称赵王城,始建于元代,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姻亲之部——汪古部的首府。城址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约960米,南北长约570米,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城墙的四面辟有城门,四角筑有角楼。城门、角楼与城墙的的轮廓清晰可辨。城址内发现有建筑遗址17处,高台和土包99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石碑、石兽以及景教墓石等遗物。自1927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城中发现元代景教遗迹和《王傅德风堂碑记》以后,中外学者纷纷来此考察,一时间敖伦苏木古城声名远播,研究其的专著与论文层出不穷。这座古城是当时汪古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蒙古高原上仅次于元上都的第二大城池,也是欧洲文明传入东方的第一大城市。同时,它也是沟通蒙古高原和内地之间的要冲。今日置身古城中央,漠南烽烟若在眼前,从古城的断壁残垣中,隐约可见当年汪古部赵王世家的繁盛。
配音网精心为您提供最专业的配音服务,有专题配音,广告配音,男声配音,女声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种类繁多,我们为您提供最动听的试听盛宴!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