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04644号-1 营业执照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岗路园林小区
专题40元/分 专题50元/分 专题60元/分 专题80元/分 专题100元/分 专题120元/分 01号男02号男03号男04号男05号男06号男07号男08号男09号男10号男11号男12号男13号男14号男15号男16号男17号男18号男19号男20号男21号男22号男23号男24号男25号男26号男27号男28号男29号男30号男31号男32号男33号男34号男35号男36号男37号男38号男39号男40号男41号男42号男43号男44号男45号男46号男47号男48号男49号男50号男51号男52号男53号男54号男55号男56号男57号男58号男59号男60号男61号男62号男63号男64号男65号男66号男67号男68号男69号男70号男71号男72号男73号男74号男75号男76号男77号男78号男79号男80号男81号男82号男83号男84号男85号男86号男87号男88号男89号男90号男91号男92号男93号男94号男95号男96号男97号男98号男99号男100号男101号男102号男103号男104号男105号男106号男107号男108号男109号男110号男111号男112号男 113号男 1号女 2号女 3号女 4号女 5号女 6号女 7号女 8号女 9号女 10号女 11号女 12号女 13号女 14号女 15号女 16号女 17号女 18号女 19号女 20号女 21号女 22号女 23号女 24号女 25号女 26号女 27号女 28号女 29号女 30号女 31号女 32号女 33号女 34号女 35号女 36号女 37号女 38号女 39号女 40号女 41号女 42号女 43号女 44号女 45号女 46号女 47号女 48号女 49号女 50号女 51号女 52号女 53号女 54号女 55号女 56号女
历史专题配音文案
以下是配音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一篇历史专题配音文案: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那么内蒙古包头市的二维码“扫”出的不仅仅是稀土之都、钢铁之城,以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塞外草原的迷人风光,还应该有一个个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古迹。它们浮沉在岁月的长河中,不仅见证了包头市的生命进程,还以其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穿梭在无数代人的生活中,成为城市文脉薪火相传的载体,人们无法忘却的历史记忆。
包头作为一座城市,形成较晚,从清嘉庆14年设置包头镇算起,至今才有200年。但是,由于包头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漫长的发展嬗变过程中,也曾几度成为演出威武雄壮活剧的历史舞台,如果不以设镇筑城为限,包头可以追溯很长的历史,甚至比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还要早一千年。那么,包头的六千年历史从何说起呢?
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称。可见在很久以前,这里水草丰美,动物出没,已经具备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条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发现,九曲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迹。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包头市东郊发现的阿善文化遗址,表明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即有人类生存繁衍。包头的阿善先民同中原先民一样,主要从事农耕并辅以渔猎。从阿善遗址中发掘出的谷物、陶器、石器、骨制工具等生活生产用品,以及一件完好的双孔陶埙,可见生存在此的先民文明已达到了一定高度,具有原始时期人类文明的象征。在1954年和1958年,考古学家先后发掘转龙藏遗址,经研究是包头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3年,在包头市九原区发现了西园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遗址22处,窖穴62个。在房址和窖穴中发掘出大量的石刀石斧、骨针骨锥、陶环陶片等遗物。
现在包头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计23处。在包头市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有早期人类使用的石器和陶器。我们的祖先就是利用这些粗糙的石器,采集野果,挖掘植物,捕捉鸟类、鱼类藉以生存。还有远在六千年前的原始乐器埙,有用狩猎回来的兽骨经过钻孔、打磨制作出的缝衣服骨针,这些骨针的精巧程度几乎可以同现代金属制品媲美。这些文物就是包头有六千多年历史的明证。看着这些阅尽沧桑的祖先使用过的生活物品,可以感受到包头绝不是一个年轻没有历史文化的城市,而是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远古文明。
采访:包头市博物馆研究人员讲述:阿善文化遗址的发掘经过及其重要意义。
内蒙古高原是自然的一枝大手笔,居于中国正北方,吞吐出一马平川,阴山横亘,黄河奔流,包头就是镶嵌在其中的一颗明珠。作为今天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中国大陆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各代中原王朝的争战与交往中,各民族得到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往来。
许多人不知道包头有长城,不知道包头的长城比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早千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今天包头境内巍然矗立着的这两道长城,可以说明包头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各王朝对此地的争夺不休。那么,这两道长城是由谁主持修建的呢?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以后,于公元前306年筑九原城。为了防止入侵,还修筑了一道全长500多公里的长城,东起河北,经山西,傍阴山南麓迤逦而西,进入包头而止于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赵长城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在包头境内全长150多公里,表明当时包头的山南地区已经在赵国的统治之下。赵国在包头地区设制九原县,也是包头地区行政建置之始。
战国末至秦代初,中原战事频繁。雄踞阴山之北的匈奴趁机南下,占据阴山以南的包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大军三十万北击匈奴并大获全胜,上述地区遂又归属于秦王朝。为固治边境,改九原县为九原郡。并在原赵、秦、燕三国旧筑的基础上,大规模加固修筑长城,连接而成著名的万里长城。秦长城横贯于包头的固阳县中部,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块或土石混筑。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用石板交错垒砌的长城,雄姿犹在,这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秦长城。
除了这两道长城,在包头还有一条古代的高速公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一条能快速直达北疆,抵御匈奴入侵的高等级战备路,后人称为秦直道。秦直道南端起于秦国都城咸阳,终点在今天的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可以说这是一条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路面宽广可并行四辆战车。在秦汉两代,秦直道成为中原王朝和匈奴兵戈交锋以及和平交往的要道。
历史推进到汉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发动数次战役,将匈奴赶到了遥远的大漠以北,汉匈长达百年的战争渐渐平息。之后,重新恢复了“和亲”政策,“昭君出塞”就是在这种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赴长安迎娶宫女王昭君。昭君容貌秀丽,通情达理,深得呼韩邪爱慕,封她为“宁胡阏氏”,意思是通过这次和亲将与汉朝建立永远和好安宁的关系。他们在汉匈官员的护送下,返回匈奴王庭,曾路经包头。王昭君成为汉匈的和平使者,直到汉代晚期,汉匈之间没发生过武装冲突。陈列于包头市博物馆的“单于天降”和“单于和亲”的汉代瓦当可以见证这一时期的历史。这些瓦当大部分发掘于包头南郊的麻池乡的一些汉墓中。据推测,瓦当很可能是当时为纪念昭君出塞和亲而烧制,供建筑使用。现在麻池乡西北角还保存有汉代的古城遗址,总面积约90余万平方米,是包头地区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古城遗迹。
在包头境内,除了汉代麻池古城遗址,还有其他几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址,在时间的流转中,它们起落沉浮,见证了包头地区的历史进程。如位于固阳县的北魏怀朔镇故城,位于麻池镇的燕家梁遗址,位于达茂旗的安答堡子城址和敖伦苏木城遗址。这其中,最令考古学界重视的是敖伦苏木城遗址。
敖伦苏木城遗址俗称赵王城,始建于元代,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姻亲之部——汪古部的首府。城址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约960米,南北长约570米,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城墙的四面辟有城门,四角筑有角楼。城门、角楼与城墙的的轮廓清晰可辨。城址内发现有建筑遗址17处,高台和土包99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石碑、石兽以及景教墓石等遗物。自1927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城中发现元代景教遗迹和《王傅德风堂碑记》以后,中外学者纷纷来此考察,一时间敖伦苏木古城声名远播,研究其的专著与论文层出不穷。这座古城是当时汪古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蒙古高原上仅次于元上都的第二大城池,也是欧洲文明传入东方的第一大城市。同时,它也是沟通蒙古高原和内地之间的要冲。今日置身古城中央,漠南烽烟若在眼前,从古城的断壁残垣中,隐约可见当年汪古部赵王世家的繁盛。
配音网精心为您提供最专业的配音服务,有专题配音,广告配音,男声配音,女声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种类繁多,我们为您提供最动听的试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