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电视台电台音频提供商
全国配音热线:0851-28837288

分类目录

您当前位置:飞乐传媒官网 >> 服务中心 >> 稿件仿写 >> 历史文化 >> 浏览文章

介休市顺城街申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解说词

说明:稿件仿写均搜集于外部互联网,本公司不公开自家任何客户信息以及稿子内容。

介休市顺城街申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解说词

  三贤故里最深处   古韵悠扬顺城街
 ——介休市顺城街申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纪实

“百年节岁同寒食,万里封疆立介休”。2600多年前,介子推功不言禄的壮举,让融汇了忠孝精神的寒食清明节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书写了介休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浑厚历史。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有2500多年建城史,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建置界休,后曾改名界美、介休、平昌。介休是中国清明寒食文化的发源地,被授予清明寒食文化之乡,蕴含着厚重的慈孝文化底蕴;城内拥有精湛冠国的琉璃艺术遗存,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技艺的传承地;介休人崇文尚贤,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之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形成“慈孝之都、琉璃之城、寒食之乡、三贤故里”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2009年被公布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介休古城总面积236.6公顷,分内城、外城,其城形状宛若凤凰单展翅,又名“凤凰城”。古城轴线正对绵山主峰,与正南北形成15°夹角,融山水环境、文化理想和宗教信仰于一体,在整个大的区域层面创造了灿烂的人居文化,是从大区域环境入手进行人居环境营造的中国古代城市典范,浸润着深邃的中华人居智慧。
明清介休古城城北城东建有关城一座,北称“顺城关”。顺城街是介休古城关城东西向的主要轴线之一,因其历史元素丰富,建筑风貌独特,街巷肌理完善,2009年被公布为山西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保护范围北以小庙底街、梁家小巷、玄神楼五巷及院墙为界;南以北马道、市人民医院北外墙、文家巷、玄神楼南巷及院墙为界;西以听令巷为界;东以东关马道为界,保护区范围46.77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7.74公顷,核心保护范围面积占保护范围面积比例达到37.93%,建筑控制范围29.03公顷。街区现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处,不可移动文物规模2.2万平方米,不可移动文物完好率达到95%;历史建筑23个,总面积53600平方米,历史建筑完好率达到70%,其中已挂牌保护10个,总面积  平方米,传统风貌建筑共有173幢,总面积达到15091平方米;与街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县级5个。
街区历史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街”、“宝”、“巷”、“院”、“坊”五个方面。
“街”即街道,全长1100米,东起三贤大道,西至后土庙西侧听令巷,以水门北街为分界,分东、西两段,宽度7米,整体保存了明清街道格局,沿街建筑以介休地方特色民居为主,多为“前铺后宅”、“前店后院”形式。2013、2014年,介休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对街道进行了改造,恢复了历史铺装,完善配套了供水、供热、排水、消防、公厕、环卫等公用设施,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形成居住、商业于一体,文化、旅游相融合的历史街区。
“宝”即街区东、西两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端为国内仅存的祆教建筑实物——祆神楼,据记载,祆神楼始建于宋代,为宋文潞公文彦博为祆神所建,明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顺治十七年重建。祆神楼造型端庄、色彩稳重,结构巧思、横跨街巷,其建筑装饰图像沿袭保存了祆教建筑风格,是研究祆教在中国发展的珍贵实物遗存;其既是三结义庙的山门和乐楼,又是顺城关大街的过街楼,木构精巧纯熟,尽显鬼斧神工之艺,是山西木构建筑之精华,明清楼阁式建筑之典范,是“三晋三大名楼”之一。2012年以来,在国家和省、市文物部门指导下,介休市政府投入2300万元完成祆神楼修复、复原了介子祠与文公祠,投入1.3亿元完成周边棚户区拆迁、建成总面积1.2万平米的祆神楼广场、新建总面积8800平米的介休市博物馆,使祆神楼风姿尽显,也使其成为顺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最佳起点。西端为明清琉璃艺术瑰宝——后土庙,始建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现存为明洪武、正德年间重修,其所有建筑屋顶全用琉璃瓦及琉璃艺术部件覆盖,色彩斑斓华丽,被誉为“三晋琉璃艺术博物馆”,据史料记载,北京故宫、西安古建、苏杭寺庙、长沙园林、沈阳故宫都有介休人烧造的琉璃艺术品存世,与后土庙琉璃同出一辙;庙内千余尊明代彩塑,承袭宋元丰韵,是至今全国罕见的古代道教彩塑艺术的宝库。近年来,各级文物部门和介休市政府累计投入2200万元对后土庙进行了整体保护,形成总面积10000万平米的道教建筑群,成为顺城街历史文化街区令人无限回味的终点。
“巷”即沿街两侧的41条历史街巷,以顺城街为骨架,呈规则或潜规划状布局,多数保存了传统宽度及铺装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梁家小巷、侯家巷等,这些街巷集中反映了介休古城的传统肌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乡土文化积淀,是介休城市文化传统和独特魅力的延续和传承。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这些街巷宛若一座民俗风情博物馆,记录了介休古老文化的一种情愫。默默穿行其间,仿佛进入历史的长河,令人沉醉。
“院”即众多保存完整的传统院落。介休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城区保存了众多宏大、厚重、古朴、静雅的大院。顺城街现存有各类古院落21座,这些院落充分体现了北方深宅大院的特点,多为传统四合院建筑,有一进、两进、三进院,院落形制完整、细部装饰精美,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介休古城居民的生活风貌。有代表性的富户院落,房屋高大宽敞,内院正房为砖窑,上建楼房,下有穿廊明柱,厢房上建阁楼,院中有过厅或南庭,建筑规整坚固定,装饰极为讲究。现今,顺城街内有居民7335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2平方米,居住10年以上的人口数占到80%。2013年底,介休市政府对10个院落全部按历史建筑进行了挂牌保护,投入200万元完成了3个院落的抢救性保护修复。
“坊”即传统的手工作坊。最有代表性的为老陈醋,介休是山西老陈醋的发祥地,老陈醋首创者王来福为介休人,清顺治年间,其取介休出产的优质高粱做原料,以大麦、豌豆制成的大曲做发酵剂,改“白醅”为“熏醅”,又用“三伏暴晒、三九捞冰”的办法,制出了又酸又香又绵的陈醋。顺城街现存绵山陈醋厂,仍然保留下了老陈醋的“蒸、酵、熏、淋、陈”五道传统手工艺,生产的老陈醋有绵、酸、香、甜、鲜等特点,享誉全国。
为更好地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介休市政府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介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介休市顺城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并进行了网上公示,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编写了《介休市顺城关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及《介休市顺城关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性评估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介休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指导工作,并颁布实施了《介休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管理制度》,市财政列入预算,每年投入街区保护资金达到1500万元,用于街区建筑维修和基础设施改善提升。
悠悠的青石板,古朴的街区,爽朗的介休人,顺城街是一段历史,一种记忆,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她犹如历史丝线的经纬纵横连接着介休厚重的历史和蕴育的新城,顺城街必将在传承与保护中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飞乐传媒配音网 http://www.feiyuepeiyin.com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专业网络配音服务机构,成立于2008年,由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是国内拥有良好口碑和知名度的配音公司,传媒配音公司提供:专题片配音、宣传片配音、广告录音配音、朗读配音、多媒体配音、企业彩铃配音等各类配音制作服务。配音客服热线:0851-28837288  18685215928


上一篇:老人回忆-南京大屠杀历史文化解说词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