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04644号-1 营业执照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岗路园林小区
专题40元/分 专题50元/分 专题60元/分 专题80元/分 专题100元/分 专题120元/分 01号男02号男03号男04号男05号男06号男07号男08号男09号男10号男11号男12号男13号男14号男15号男16号男17号男18号男19号男20号男21号男22号男23号男24号男25号男26号男27号男28号男29号男30号男31号男32号男33号男34号男35号男36号男37号男38号男39号男40号男41号男42号男43号男44号男45号男46号男47号男48号男49号男50号男51号男52号男53号男54号男55号男56号男57号男58号男59号男60号男61号男62号男63号男64号男65号男66号男67号男68号男69号男70号男71号男72号男73号男74号男75号男76号男77号男78号男79号男80号男81号男82号男83号男84号男85号男86号男87号男88号男89号男90号男91号男92号男93号男94号男95号男96号男97号男98号男99号男100号男101号男102号男103号男104号男105号男106号男107号男108号男109号男110号男111号男112号男 113号男 1号女 2号女 3号女 4号女 5号女 6号女 7号女 8号女 9号女 10号女 11号女 12号女 13号女 14号女 15号女 16号女 17号女 18号女 19号女 20号女 21号女 22号女 23号女 24号女 25号女 26号女 27号女 28号女 29号女 30号女 31号女 32号女 33号女 34号女 35号女 36号女 37号女 38号女 39号女 40号女 41号女 42号女 43号女 44号女 45号女 46号女 47号女 48号女 49号女 50号女 51号女 52号女 53号女 54号女 55号女 56号女
宁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美誉。在汉江源头玉带河中上游海拔800至1000米的河谷地带,河流众多,河滩、塘库、水田等湿地生态系统与秦巴林区相伴而生,这里最清新的空气、最洁净的水源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馈赠,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给养地的源头。该区域植被茂密,种类繁多,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达900至1000毫米,水质达到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植被资源,孕育了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调查,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95科408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银杏、独叶草、香果树、巴山榧、榧树、天麻等14种;有脊椎动物27目62科221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雕、弥猴、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等14种,属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的秦岭山地南坡与巴山北坡的交汇地带,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库”和“基因库”。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宁强县委、县政府深知,生态资源优势是宁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2009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汉水源头至玉带河关峡地段的河流湿地规划建设为国家湿地公园,并于同年12月23日国家林业局以林湿发[2009]297号文件批准。按照总体规划,湿地公园规划区西南至汉水源头,东北至玉带河关峡电站,长42.9公里,宽200—1000米,范围涉及汉源、高寨子、铁锁关3镇,19村,规划总面积1508.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081.3公顷,占规划区总面积的71.6℅。
为了切实加强对湿地公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2009以来,县上先后成立了陕西宁强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湿地公园管理处,2013年又经县遍委研究,成立了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落实了办公用房,调配专职人员12人,具体负责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分别在汉源、高寨子、铁锁关成立了湿地保护站;与此同时,为了湿地公园巡视护监测的需要,在朱家河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和鸟类救助站,调配了工作人员、落实了办公用房,配备了数码相机、GPS定位仪等巡护监测设备,使湿地公园初步具备了保护管理和监测能力,从2012年至2014年5月,已对4条固定样线开展了10次鸟类监测,开展了两次湿地植物样方调查;为了进一步宣传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大力普及湿地的科普知识,在县国有苗圃落实房屋2间60平方米,建立了宣教室和多媒体放映室。总之,近年来,我县始终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湿地公园资源保护、基础设施、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前期的各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顺利推进。
保护湿地,首先需要凝聚共识。2010年以来,湿地公园管理处以 “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月”为契机,共制作大型宣传牌10面,湿地公园标识标牌20块,悬挂过街宣传横幅36处,发放宣传资料25000余份,广播电视宣传50余次,出动宣传车30余台次,刷写宣传标语50多幅,并将保护湿地宣传教育融入汉水源龙舟大赛、春节文艺汇演、“科技之春”、“12.4法制宣传日”等大型活动中,提高了全县社会各界对建设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关注度。
保护湿地,重在保护。通过在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全面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封滩育草,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等植被恢复、栖息地修复工程,湿地公园区内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的玉带河两岸、汉源大道、七里大道、东山观山地公园、循环产业园、塘库周围的绿化工程,共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43万余株,将湿地公园规划区内水源涵养林的营造与县城山水园林景观融为一体,营造了良好的鸟类栖息环境和湿地景观;通过关停县造纸厂、酒厂、火柴厂、铁合金厂、水泥厂等排污企业,投资8374万元,建成宁强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排污渠7445米,确保了玉带河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二类饮用水的标准;通过加大了湿地保护的监督执法力度,开展禁捕、禁猎、禁牧、禁止滥采乱挖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制了滥捕乱猎野生动物和滥采乱挖野生植物的违法行为;彻底杜绝了在河道内挖砂取石、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玉带河的湿地资源和鱼类资源;改建维修园区道路30多公里,建设了宁强县体育运动观光场1座,游泳池1座。分别在高寨子镇、铁锁关镇、汉源镇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对县城现有的宾馆、酒店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了完善和提高,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和游览的需要。从2009年开始,每月9日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及中小学生清理河道垃圾,以“保证二类水质、力争恢复到一类水质”为主要目标,对湿地公园水体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科学的保育。同时,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因山造势、因水成形、因史成脉、因人成名,着力打造奇峰怪石、农田风光等地理景观,河流、人工湖、水库、鱼塘等水体景观,九台观、玉皇庙、羌文化、陕南小吃等人文景观,并使之与河岸林带、古树名木、水生动植物生态观光园等湿地景观融为一体。通过实施道路亮化、水电、停车场、休闲娱乐广场、东山观山地公园、羌族文化博览园等基础设施相关建设,扶持、引导园区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发展,对县城现有宾馆、酒店开展专项整治,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几年来,宁强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初步实现了以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收入反哺湿地环境保护,走上了一条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后,我们将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编制湿地公园详细规划,提高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积极多方争取项目招商引资,争取尽快把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各项设施完备,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亮点。
想要获得更多的配音文稿么?请点击/dra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