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电视台电台音频提供商
全国配音热线:0851-28837288

分类目录

您当前位置:飞乐传媒官网 >> 服务中心 >> 稿件仿写 >> 旅游景区 >> 浏览文章

雁江粉利旅游风光解说词

说明:稿件仿写均搜集于外部互联网,本公司不公开自家任何客户信息以及稿子内容。

《雁江粉利》旅游风光解说词


     广西隆安县雁江古镇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生生不息的右江穿镇而过,上溯百色,下达南宁、广州,通江达海……曾几何时,这里商贾云集,雁江古镇成为右江沿岸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小香港”和“小上海”的美誉。
雁江古镇手工业发达,餐饮业兴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雁江人发现并掌握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制作技艺,雁江粉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雁江粉利是民间手工制作技艺之一,是远近闻名的美食,早在雁江还是个小村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据传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相传诸葛亮南征的时候曾经到过这里,当时这一带瘴疠流行,右江受到污染,诸葛亮就下令军士挖“孔明井”,让兵士把大米蒸熟磨浆搓成饭团,便于在行军作战的时候食用,这就是粉利的雏形。
直到今天,雁江的这些古井仍然在发挥着作用。每逢传统佳节农家制作粉利的时候,人们都到“孔明井”汲取井水制作粉利,因为用这样的井水制作出来的粉利不容易变质,可保存几个月之久。
粉利不只是美食,它还拥有美好的寓意,“利”,就是大吉大利、顺顺利利的意思。粉利有多种吃法,可以切成条状或者片状,配上腊肉、青蒜、芹菜或菜花等烩炒装盘就可以吃了。也可以像煮面条一样,做成汤粉利,久煮不烂,味美爽口。据民国县志记载,雁江米粉和粉利曾经参加在南宁举办的美食擂台赛而名噪一时。
雁江粉利好吃,但是制作的过程并不简单:
按顺序共有九个步骤:选米。泡米。磨成浆。翻炒米浆。搓揉成型。蒸粉利。出锅。晾干。印章。这每一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地按照传统的方法去做。
这是做粉利的原料大米。做粉利的大米与平时煮饭的米可不是同一个品种,它是雁江当地的特产,俗称“硬米”,用这种米煮出来的饭很硬,但是用它制作的粉利韧而爽口。具体制作方法是:将选好的米倒在水中浸泡两个小时,然后用石磨磨浆。石磨磨浆需要连磨两次,这样制作出来的粉利韧而细腻,口感爽滑,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如果用电动机器磨浆,制作出来的粉利就没有这些效果了。将磨好的米浆舀进铁锅翻煮,这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米浆要不停地搅拌防止粘锅,而炉灶的火候也十分讲究,火力适中,要根据米浆的炒熟程度随时调节火力的大小。米浆越煮越稠,经过不断翻动,用力揉捏,使它增加韧劲。翻煮的米浆最后变成了米团。出锅后的米团可以制作粉利了。首先用花生油涂抹双手,将米团分成一个个小团,然后使劲地将米团不停地来回搓揉、捶打。将搓揉成圆柱状的粉利,再入锅蒸上1小时就能出锅,然后晾干,盖上红印,就可以出厂变成粉利成品。
 按照雁江古镇的饮食习惯,一般秋凉后才开始做粉利,到春节后两个月结束。过去,秋后粮食入仓,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粉利,推磨、烧火、揉米团,一年的辛劳、一年的收获、一年的喜悦,都在做粉利的过程中慢慢释放,慢慢咀嚼。如今,雁江古镇就只剩下10多户家庭在做粉利了,潘师傅就是其中的代表。潘师傅一家世世代代忠实地传承粉利的传统制作技艺,坚持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传统的做法。他家每天能做200多斤米的粉利,一年可做粉利六千多斤。
雁江粉利从古代一路走来,随着水路交通的衰落和陆路交通的兴起,雁江古镇昔日交通枢纽的地位不复存在,街市冷落了,百年老店铺关门了,红红火火的粉利生意也萧条了,粉利店濒临倒闭,雁江粉利这一民间手工制作技艺有断代、失传、消失的危险。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隆安县人民政府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予雁江粉利制作经营和传承人以减轻税收等优惠政策,也拨出专项资金给县文化馆一次次到雁江镇调研,挖掘整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雁江古镇潜在的旅游资源逐渐被开发,各地包括港澳的游客增多了,雁江粉利,成了游客必吃、必购的特产,雁江粉利这一古老品牌终于风生水起,它的生产、销售和传承充满勃勃生机。

 

 

 

飞乐传媒配音网 http://www.feiyuepeiyin.com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专业网络配音服务机构,成立于2008年,由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是国内拥有良好口碑和知名度的配音公司,传媒配音公司提供:专题片配音、宣传片配音、广告录音配音、朗读配音、多媒体配音、企业彩铃配音等各类配音制作服务。配音客服热线:0851-28837288  18685215928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