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电视台电台音频提供商
全国配音热线:0851-28837288

分类目录

您当前位置:飞乐传媒官网 >> 服务中心 >> 稿件仿写 >> 学校解说 >> 浏览文章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专题片配音解说词

说明:稿件仿写均搜集于外部互联网,本公司不公开自家任何客户信息以及稿子内容。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专题片配音解说词

岁月如歌谱华章
 序:
    滔滔长江奔腾不息,巍巍忠山绵延苍翠,厚重的历史铸造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睿智勤劳的酒城儿女。泸州,这座气象万千的历史文化名城,山川俊秀,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六十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一所高校而言,却是六十年的薪火传承,六十年的奋发图强,六十年的全面发展,今天,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搏击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在激烈的竞争中蓬勃崛起,六十年开拓奋进事业辉煌,六十年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这所被业内誉为“西南**高技能人才摇篮”的高校正以一种上下求索的姿态,谱写着一曲激越磅礴、雄浑嘹亮的教育华章。   
推出片名  《岁月如歌谱华章》
奋发蹈厉  风雨兼程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当中国化学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时,**职业教育就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
    从1953年重庆化学工业学校的成立,历经泸州**学校、泸州化学工业学校、泸州**专科学校、重庆市泸州**学校的变更,到2003年独立升格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学院已经成为了国内少有的历史最悠久、影响较大的**类高职院校。
    六十年艰难跋涉,六十年岁月峥嵘,六十年风雨磨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正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谱写着属于自己的荣誉和辉煌。
改革创新 加快发展
   乾坤朗润,海阔天空。走进今天的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立刻就感受到这里厚重的历史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学院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有占地近600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千余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30多万册,电子图书57300GB,电子期刊1多万种。这一组组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发展的缩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的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6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百人,“双师素质”教师210余人,全国**教育名师3人,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名,20余名教师担任教育部、全国、石油和**、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名教师担任、教育部、全国、石油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1名重庆市教学名师,1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还有120多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近年来,已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达70余部,若干学术文章被SCI收录。学院教职工主持国家、市、市等各级研究课题200多项,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与此同时,学院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行业需求、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开设专业,形成了以应用**专业为龙头,以**装备、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测与治理、生产过程自动化、**产品营销等专业为支撑的**类专业群,开设了30余个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现代**产业生产的全过程。学院建有中央财政资助的应用**综合实训基地,27个实验实训中心(基地),127个实验实训室,5大**综合实训平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能进行100余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并建成了中国、石油和**、协会命名的“石油和**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积底蕴之深厚,纳百川成大容,2007年,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荣获“优秀级学校”称号;2012年,被重庆市教育厅、重庆市财政厅确定为“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高专建设单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先后来学院视察,并给予学院殷切期许。乘东风之浩荡,抓机遇而领军,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正以全新的形象,昂扬的精神,走向阳光,走向新的征程。
励精图治  春华秋实
   时序迭进,长风浩荡。多年来,重庆**职业技术学院牢固树立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依托行业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立足重庆,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培养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学院牵头成立由泸天化、川天化、云天化、赤天化、北方**、泸州老窖等大型企业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体制。“重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重庆市精细**行业技术中心”“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培训中心”“泸州**产业科技服务中心”、“泸州市白酒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格林**科技有限公司”和“泸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更为这种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重庆**职业技术学院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与众多企业形成了一脉相承、唇齿相依的良好合作关系,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途径,在学生实习、“双师”培养、教材编写、项目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建设了“厂中校”,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中厂”,为深化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厂校合一”、“顶岗实训”模式、“双证书”模式和“订单培养” 是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又一种探索。学校与企业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的双赢格局。学院通过对**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分析,针对**生产的特点,形成了“三能为本、虚实结合”的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还特别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和增强学院社会服务的能力。学院建立了“两全多方”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和多方参与,指导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科技服务、员工培训等方式拓宽社会服务面,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学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斐然,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8%以上,在重庆有**企业就有化院毕业生。如今,学院招生范围辐射重庆、陕西、湖北、海南、河北、云南、新疆、贵州等十几个市份。60年来,学院培养的5万余名毕业生中,相当部分已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企业的骨干和行业领军人才。重庆**职业技术学院也因此被誉为“重庆**的黄埔军校” 、“西南**高技能人才摇篮”。
   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百花争艳,意气风发。在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看到,图书馆里,布满着孜孜以求的青春脸庞;绿茵场上,闪动着蓬勃朝气的矫健身姿;教学楼里,回荡着学而不厌的朗朗书声;林荫道上,播撒着美好未来的诚挚憧憬。草坪绿意丛生,园林生机盎然,这里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散发着化院人的风采、文明的气息、和谐的氛围。化院的学子们青春飞扬、他们自信从容,他们严谨勤奋,他们诚信友爱,他们奋发向上。 
   多少热血少年,多少青年才俊,他们风华正茂,他们拥有同一个梦想,同一座校园,祈盼同一个期待,坚守同一个誓言。他们的理想从这里放飞,他们的人生从这里启航。
与时俱进  扬帆远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学院党政的带领下凝心聚力,瞄准新的目标,描绘新的蓝图,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这里开启。六十年发展的历史,是一份喜悦,一种荣耀,一份激情,更是一种责任。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是历届莘莘学子用青春和热血涌动的时代脉搏。是一片绿色的土地,是一块希望的田野,更是一个梦想的家园。
   我们从历史的天空去倾听这片沃土上往日的回声,短暂而又漫长的六十年,重庆**职业技术学院给我们传递的就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成就一流的探索精神。梦想从这里起航,希望从这里升腾,未来从这里起步,如今,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正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全员齐心协力、内强实力、外扩资源、让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院发展。我们将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灿烂、辉煌的明天!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