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04644号-1 营业执照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岗路园林小区
专题40元/分 专题50元/分 专题60元/分 专题80元/分 专题100元/分 专题120元/分 01号男02号男03号男04号男05号男06号男07号男08号男09号男10号男11号男12号男13号男14号男15号男16号男17号男18号男19号男20号男21号男22号男23号男24号男25号男26号男27号男28号男29号男30号男31号男32号男33号男34号男35号男36号男37号男38号男39号男40号男41号男42号男43号男44号男45号男46号男47号男48号男49号男50号男51号男52号男53号男54号男55号男56号男57号男58号男59号男60号男61号男62号男63号男64号男65号男66号男67号男68号男69号男70号男71号男72号男73号男74号男75号男76号男77号男78号男79号男80号男81号男82号男83号男84号男85号男86号男87号男88号男89号男90号男91号男92号男93号男94号男95号男96号男97号男98号男99号男100号男101号男102号男103号男104号男105号男106号男107号男108号男109号男110号男111号男112号男 113号男 1号女 2号女 3号女 4号女 5号女 6号女 7号女 8号女 9号女 10号女 11号女 12号女 13号女 14号女 15号女 16号女 17号女 18号女 19号女 20号女 21号女 22号女 23号女 24号女 25号女 26号女 27号女 28号女 29号女 30号女 31号女 32号女 33号女 34号女 35号女 36号女 37号女 38号女 39号女 40号女 41号女 42号女 43号女 44号女 45号女 46号女 47号女 48号女 49号女 50号女 51号女 52号女 53号女 54号女 55号女 56号女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直至被视为文德教化的最高理想。
建校不久河南大学就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确立为校训。并将之镌刻于学校正门内侧的门楣之上,让出入此门的师生时刻将之铭记于心。
河南大学时中国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她的前身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2年在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在科举考试的终结地的夕照里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应运而生。学校先后立名为:中州大学、河南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1942年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六大学院的综合大学,是当时国内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并发展成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财经系并入中南财经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折枝为林,生生不息。河南大学以独特的方式为河南,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和布局做出了特殊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今天的河南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文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33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18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生达4万余人。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教学成果卓著,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一直稳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建校之初学校便开始广揽名师,广纳贤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历史学家范文澜,考古学家董作宾,经济学家罗章龙,化学家李俊甫,社会活动家潘梓年等都曾在这里辛勤耕耘。
目前,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在248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双聘院士11人,正副教授1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3人,教育部本科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省级优秀专家34人,各级特聘教授62人。
河南大学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模式创新试验区等。
学校建有国家教育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四个国家级教育科研基地。拥有特种功能材料、植物逆境生物学等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
河南大学办有出版社和多种学术刊物。河南大学出版社为河南省高校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出版社,出版的一大批著作在社会上反响良好。河南大学学校、史学月刊、心理研究等刊物在学术界、期刊界具有稳定而深厚的影响力。
一批由河南大学教师独著或主编的教材在全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朱绍侯教授的中国古代史,吴祖华教授的法学概论,王汉澜等教授主编的教育学教材,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刘炳善教授的英国文学简史,王崇喜教授的足球,王振铎教授的《编辑出版学教程》(编辑学理论)等多部教材入选。
近年来,学校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00余项。其中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150余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科技公关、河南省重大科技公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等25项。有40多个项目通过国家和省部级建立。两百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浸润着中原文化的厚重与淳朴,河大学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薛群基、周光田院士和张志军教授领军的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河南省纳米技术的研发基地。单仑院士、宋春藤教授主持的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所从事的逆境下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调控技术等课题研究以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董学洁教授用3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解决了造纸工业污染这一世界级性难题。耿明斋教授的郑汴一体化构想被河南省委省政府采纳,为中部崛起和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环境与规划学院研发的郑开大道及两侧功能区规划景观模拟体统为郑开大道两侧功能区的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平台。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的读史记系列赢得了全国观众的由衷喜爱。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如今一大批青年教师潜心科研,学有专攻以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不倦的教风,朴实的学风,为莘莘学子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师生共同铸就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学校重视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推行学分制,双学位双专业制、弹性学制,开设文理科实验班,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出40多万各类专门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河大校友中有院士、学部委员72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50多人,侯镜如、赵毅敏、袁宝华、王国华、赵九章、邓拓、杨廷宝、尹达、白寿彝、马可、周而复、吴强、姚雪垠、梁光烈等就是这一批批被誉为铁塔牌毕业生的杰出代表。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河南大学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合作联合培养国防生,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河南大学是国际大学联合会成员,亚太大学联合会理事学校。2008年11月,河南大学和美国阿克伦大学合作的孔子学院隆重揭牌。这是河南高校在美国设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截至目前河南大学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世界顶级学者、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常上河南大学的讲台之上。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胡锦涛、江泽民、贾庆林、吴官正、李长春、李岚清、习近平、李克强、曹刚川、陈至立、李铁映、迟浩田、韩启德、王伟媛、罗豪才、张思卿、陈奎元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学校视察。周济等教育部领导,徐光春、郭庚茂等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学校指导工作。
领导人对于学校的亲切关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为催生河南大学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
2003年学校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学校今后20年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河南大学建校一百年之际跻身全国先进大学行列。第二步到2020年前后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在谈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思路时,校长娄源功指出河南大学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学校发展的黄金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我校5万多名师生员工不懈的追求。2008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河南大学签字仪式在河南人民会堂隆重举行,省部共建的签订是河南大学乃至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谈到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时,校党委书记关爱和指出植根中原文化沃土,继承百年办学传统,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挺起河南高等教育的脊梁,打造原地区人才培养高地,已成为河南大学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最富民族气派的大学之道!也是融进河南大学精神底色的不懈追求。至善岂有终极日,征途正谓有穷时,大学之道唯有不止。
网站还有更多学校专题解说词,欢迎进入网站在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