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04644号-1 营业执照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岗路园林小区
专题40元/分 专题50元/分 专题60元/分 专题80元/分 专题100元/分 专题120元/分 01号男02号男03号男04号男05号男06号男07号男08号男09号男10号男11号男12号男13号男14号男15号男16号男17号男18号男19号男20号男21号男22号男23号男24号男25号男26号男27号男28号男29号男30号男31号男32号男33号男34号男35号男36号男37号男38号男39号男40号男41号男42号男43号男44号男45号男46号男47号男48号男49号男50号男51号男52号男53号男54号男55号男56号男57号男58号男59号男60号男61号男62号男63号男64号男65号男66号男67号男68号男69号男70号男71号男72号男73号男74号男75号男76号男77号男78号男79号男80号男81号男82号男83号男84号男85号男86号男87号男88号男89号男90号男91号男92号男93号男94号男95号男96号男97号男98号男99号男100号男101号男102号男103号男104号男105号男106号男107号男108号男109号男110号男111号男112号男 113号男 1号女 2号女 3号女 4号女 5号女 6号女 7号女 8号女 9号女 10号女 11号女 12号女 13号女 14号女 15号女 16号女 17号女 18号女 19号女 20号女 21号女 22号女 23号女 24号女 25号女 26号女 27号女 28号女 29号女 30号女 31号女 32号女 33号女 34号女 35号女 36号女 37号女 38号女 39号女 40号女 41号女 42号女 43号女 44号女 45号女 46号女 47号女 48号女 49号女 50号女 51号女 52号女 53号女 54号女 55号女 56号女
乡镇创建生态文化村纪实工作汇报片配音解说词
在希望的田野上
——**省柳林县留誉镇**村创建生态文化村纪实
原先裸露的黄土地覆盖了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绿色,七纵八横的山沟里耸立起一座座摩天大楼,黑油油的柏油路穿梭于各个山梁峁壑之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山在变,水在变,人在变。
地处吕梁**麓的**省柳林县**行政村距离柳林县城南40公里。这里山高沟深,交通闭塞,十年九旱,土地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劣。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这里考察后说,这里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行政村由刘家圪挞、槐树沟、罗岔沟、后岔、高家山、成罗咀、复兴等12个自然村庄组成,全村985户,4108口人,国土面积3242公顷,耕地面积215公顷。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98元。
一个伟大的梦想将在这里实现,一个崭新的历史将在这里书写。2009年春节刚过,刘家圪挞行政村459户农民敲锣打鼓一致选举联盛集团董事长邢利斌为村委主任。并以14844亩土地经营权入股,组成建立了柳林县槐树沟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30万元。合作社通过折价将土地资本化,以40%的股份与**省联盛集团现金出资60%的股金1.5亿元组建了联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实施以刘家圪挞村为主体的生态农业文化园区建设。合作社的成立像一缕春风让这片沉寂了上千年的古老土地焕发了生机,章程中规定,合作社农民可依法参与园区项目建设,既有劳动收益,又有股份分红。在项目开发未收益之前,保证农民每人每年土地权益分红不低于2000元,并享有优先就业、义务教育、公费医疗、公益养老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确保园区农民不失地、不失权、不失利。
在刘家圪挞村土生土长起来的联盛集团董事长邢利斌,怀着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生态的崇高精神,不惜投入巨资在家乡建设生态农业文化园区。提出了把刘家圪挞村建成黄土高原最典型的水利水保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节约化经营示范区,建成黄土高原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目标。
2010年,生态农业文化园区大力度开发建设的壮丽场面,注定要在**村历史的画卷上浓墨重彩写下辉煌的一笔。劈山造地、於沟筑坝、蓄水灌溉、栽树绿化、田间道路,处处在演绎着战天斗地的昂扬士气。
为了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文化园区,聘请了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建筑设计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对生态农业文化园区的"规划设计"进行论证。制订了园区建设坚持"产业化提升农业、城镇化带动农村、工业化致富农民"的指导思想,发展主抓"十大"项目,构建"四大"产业体。
十大项目,涵盖了万吨酒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万头肉牛育肥、万吨肉制品加工项目;核桃林栽植、核桃加工项目;新农村别墅建设、旧村保护文化工程改造项目;区域交通规划项目;生态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水保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庙宇文化挖掘、陵园景观建设项目;10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建设项目;以及新能源利用项目。
四大产业体系中把以特色经济林栽植为主的生态产业体系放在了首位、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循环产业体系、以特色宜居名镇开发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产业体系,为刘家圪达村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村的12个自然村分布于两河流域及凤凰岭、珍珠梁、九龙山三山环绕的范围之内。针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全村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在凤凰岭、珍珠梁两山的斜岭地区采用机修整地、机具挖坑栽植优质核桃、高起点发展核桃产业;在沟壑区采用带状整地、栽植油松、侧柏、山桃、山杏等多个树种混合的复层森林,形成全园区的生态保护屏障;在所有沟道凿沟打坝,形成水面湿地;所有河道利用截潜流、涵洞送水、修建重力坝蓄水,形成了水域面积21公顷的综合利用水资源。
九龙山是该村建设的生态旅游区,其内有梨园、槐园、百果园与翠柏园,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示范的钙果基地150公顷。有面积达到25.8公顷的村民休闲区10处。全村所有道路全部硬化,硬化道路总里程达到43公里,所有道路(包括田间路)全部采用太阳能灯照明,共安装太阳能灯980盏。全村范围无工业企业污染,村民生活垃圾统一处理。
如今走进**生态农业文化园区,原先黄土裸露,沟壑纵横的七沟八梁正在改变,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壮举令人惊叹。登上九龙山山顶,放眼远望,连绵不断的几个山头已全部披上了绿装。一道道整齐划一的梯田,一座座沟底淤坝,茂密连片的油松、侧柏,漫山遍野的核桃林,银杏,白皮松树,山楂,红花槐等名贵树种落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间种着玉米、土豆、高粱等作物耕种实现了现代化,让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真正领略了现代农业的威力。走在凤凰岭黑油油的柏油路穿梭于各个山梁峁壑之间,将各个山头连为了一体,蔚为壮观。
目前,经过改良的6500亩核桃果实累累,新栽植的万亩核桃林将在两到三年内进入盛果期,同时在所有荒山荒坡上配套栽植的生态林郁郁葱葱,全村现有苗圃850亩,年可出圃绿化苗木100万株,将建成生态经济型产业区。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在核桃林间作谷子、白豆与花生,实现立体种植,初步形成农业生产循环产业链。
现在白酒、粉条、蜂蜜、小杂粮加工业初具规模,正在筹建年产5万吨核桃油加工厂。依托核桃加工与白酒加工可安置劳动力500余名,实现产值20亿元。酒文化博物馆、黄土风情旅游等服务业的壮大,带动了全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638元。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民工人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发展的布局,到2020年,**村将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万元的目标。
园区特别注重文化精品工程的打造,按照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提升农民道德观念、职业技能、科技知识、现代意识。开设了槐树沟农民大讲坛;组建了槐树沟农民素质提升宣讲团;成立了槐树沟农民宣传队,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园区实施了驻村大学生工程,即从2011年起,农业公司选聘了5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承担起宣传园区建设理念、规划目标,教育、引导、培训农民提升素质的责任,并承担了创业项目任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村民风纯朴、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庙宇文化和龙文化,庙宇中的黑龙庙、白龙庙、红龙庙、黄龙庙、赤龙庙五龙庙宇沿河布局,辖区内的午林村男子学武、以武会友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村里每年正月举行艄公秧歌,极具地方特色。在每年的4月5日,园区开展主题为“文明祭祖、绿我家园”的村民义务植树日,培育村民热爱家乡、热爱公司的思想感情和奉献精神。
在发展新型农业的同时,旧村文化保护也在进行。对旧村进行复垦,建设特色农场、特色植物园、公墓陵园、庙宇文化景观、黄土地质公园。集中开发观光种养、绿化美化、生态氧吧、休闲度假、黄土风情、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富有乡村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区。并采用独具特色的南方韵味,打造北方独一的生态文化园林。
**生态园区的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周英;国家三北局局长潘迎珍,国家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省省委书记袁纯清等先后来到**村视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国家水利部将园区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凤凰岭万亩核桃基地被省造林局授予“三北防护林柳林县优质工程”,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授予“**省林业生态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生态农村工程建设项目国际专家等通过实地考察后,称赞这里将成为一个生态农业的成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