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04644号-1 营业执照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岗路园林小区
专题40元/分 专题50元/分 专题60元/分 专题80元/分 专题100元/分 专题120元/分 01号男02号男03号男04号男05号男06号男07号男08号男09号男10号男11号男12号男13号男14号男15号男16号男17号男18号男19号男20号男21号男22号男23号男24号男25号男26号男27号男28号男29号男30号男31号男32号男33号男34号男35号男36号男37号男38号男39号男40号男41号男42号男43号男44号男45号男46号男47号男48号男49号男50号男51号男52号男53号男54号男55号男56号男57号男58号男59号男60号男61号男62号男63号男64号男65号男66号男67号男68号男69号男70号男71号男72号男73号男74号男75号男76号男77号男78号男79号男80号男81号男82号男83号男84号男85号男86号男87号男88号男89号男90号男91号男92号男93号男94号男95号男96号男97号男98号男99号男100号男101号男102号男103号男104号男105号男106号男107号男108号男109号男110号男111号男112号男 113号男 1号女 2号女 3号女 4号女 5号女 6号女 7号女 8号女 9号女 10号女 11号女 12号女 13号女 14号女 15号女 16号女 17号女 18号女 19号女 20号女 21号女 22号女 23号女 24号女 25号女 26号女 27号女 28号女 29号女 30号女 31号女 32号女 33号女 34号女 35号女 36号女 37号女 38号女 39号女 40号女 41号女 42号女 43号女 44号女 45号女 46号女 47号女 48号女 49号女 50号女 51号女 52号女 53号女 54号女 55号女 56号女
养老院专题配音解说稿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在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2岁的上海,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享受着一种全新的惬意生活,而这样一切祥和幸福背后的支柱则是上海老龄事业的脚步铿锵。
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已达387万,占总户籍人口的27.1%。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日益小型化的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下,上海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社区居家养老日益成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2013年9月,全市17个区县的40个街道(居委会)首次开展了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市老龄办制定了《推进老年宜居社区试点的指导意见》,各试点社区以老年人为本,积极制定老年人需求、服务设施、服务项目、组织队伍、工作机制等“五个清单”,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资源,营造尊老爱老氛围。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区县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普陀区曹杨街道等试点单位开展了大量的问卷调研,一场致力于让老年人更好地在他们熟悉环境中就近养老的实践正在全市全面展开。
通过将原有的服务实体在地理位置和空间上的合并或相对集中,原本单一、分散的为老服务体逐渐转化成为新的综合体。从物品清洁、理发沐浴,到医疗保障、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可以提供最快捷、有效的服务和支持,社区老人的日常生活从中实现了真正的便利。区域分布和规划也通过整合变得更加合理。中心城区正努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郊远地区则凭借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以点带面地完善了社区服务。
各区县根据前期的调研分析结果,新建、改造了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老年活动室、社区服务点等服务实体设施。虹口区欧阳街道着力打造“欧阳暖夕阳”为老服务一条街,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各种服务项目。闵行区的嵌入式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院。浦东新区南码头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为轻度失智、失能的老年人提供社区照护服务。宝山区庙行镇、长宁区仙霞街道在为老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布局上以“医养结合”为出发点做了合理配置,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医疗健康等各方面的需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签约69家社区单位,积极打造乐龄生活圈;老年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多个试点单位设立了课程多样的社区老年学校,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对家庭养老提供更多的支持,浦东新区塘桥街道、松江区岳阳街道等试点单位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安装了楼梯扶手、坡道、伸缩折叠椅等设施;徐汇区为解决多层无电梯住房内行动不便人群出行难的问题,提供了“爬楼机”租赁服务,切实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出行。
科技创造未来,日益普及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造福。全市已有八个区搭建了为老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助老科技设备相融合,使为老服务更加系统高效。
徐汇区通过友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居家养老平台和信息化的久久关爱平台构筑了适老宜居网络;杨浦区通过海阳为老服务中心提供的信息平台,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达到资源的合理分配;浦东新区多个街道建立了自己的线上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线上预约服务的渠道;闵行区古美街道结合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开通IPTV社区频道,让老年人在家里享受到预约挂号、教育课件、周边生活圈、公用事业费等便捷服务。
“智能居家宝”是虹口、普陀等社区为居家养老老人、独居老人配备的智能服务终端,通过一部连接电话线的主机和可随身携带的按钮式呼叫器。指间轻弹之际,老人们便可以享受到多样化的服务、咨询。同时,“智能居家宝”还具有老年人防走失定位功能,用高科技手段、信息化平台保障了老人的安全。
社会组织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静安区的“乐龄健生馆”由政府出资,专业社会组织“上海好帮手社区服务发展中心”提供专业设施和服务,确保了为老服务组织和团队的专业性、稳定性。在黄浦、闸北、嘉定等区县,数以百计的社会组织针对老人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例如洗浴、康复锻炼、老年教育、旅游等。
在上海,企业也拥有着不可忽视的能量。通过政府购买加入到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中的企业力量,在给为老服务项目带来了创新的同时,也推动了上海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浦东康桥镇街道老人助餐中心项目中专业餐饮商“吴越人家”提供了安全、优质的餐饮服务;金山区石化街道海棠居委会与超市合作,为行动不便老人代为采购并送货上门。
陆锡祺作为平凉街道能工巧匠志愿者的一员,在退休后,仍旧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才能,为社区的独居和高龄老人带来了切实的方便。
像陆锡祺这样的老年志愿者是为老服务团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独居老人生活帮扶的“老伙伴”计划、支援新疆建设的“银龄行动”等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活动中,老年人发挥了极强的主观能动性,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老年志愿者。平凉路街道、康桥镇等试点还研究制定了《老年服务志愿者积分激励计划》,将志愿服务转化为积分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试点各区县相关部门逐步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相对合理的薪酬体制,增强养老服务行业和工作岗位的吸引力,鼓励本地劳动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加大对志愿者团队、基层老年协会的扶持,丰富了各试点单位为老服务人员的构成。各区县培养为老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的工作在稳步推进。
百善孝为先。老年人是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社会、国家的宝贵财富。试点社区通过开展关爱百岁老人、“敬老日”、社区敬老宣传展示等活动增强社区尊老敬老氛围。睦邻友好点发挥了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青浦夏阳街道等试点单位动员驻区部队也积极参与到老年服务和关怀老年人的活动中来。
浦东新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文化养老”的概念,潍坊街道、泥城镇等试点着力打造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公园,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发扬。
奉贤区运用道德讲堂载体,以小故事演讲、小品展演的形式向社区居民诠释了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家庭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
各试点单位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推动上海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加入试点行列。上海将逐步建成老年友好城市、全面建设老年宜居社区,上海老年人将越来越感受到一个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区生活,而这个时代所给予他们的也将是最好的尊重和最大的回馈。上海老人的笑脸,将成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