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电视台电台音频提供商
全国配音热线:0851-28837288

分类目录

您当前位置:飞乐传媒官网 >> 服务中心 >> 稿件仿写 >> 纪录片 >> 浏览文章

城市形象片解说词 开放的沙甸中篇

说明:稿件仿写均搜集于外部互联网,本公司不公开自家任何客户信息以及稿子内容。

城市形象片解说词 开放的沙甸(中篇)

  改革开放30年,沙甸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沙甸地处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四县市交汇处,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七.五规划”发展战略中新建的“个、开、蒙群落城市”中心的一个省级重点乡镇。这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公路铁路纵横交错,显著的区位优势,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沙甸区委、区公所带领全区人民奋力打拼30年,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回望改革开放的历程,沙甸走过的是一条工业化的发展之路。沙甸区委、区公所从沙甸人多地少,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积极引导和帮助、扶持非公经济,鼓励群众发挥回族同胞善于经商的优势,以市场为依托,大力兴办工业企业,并以此为支柱,促进了全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时至今日,沙甸已拥有工业企业49户,其中粗铅冶炼企业29户,精铅电解企业10户,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企业2户,精锌生产企业1户,选厂4户,建材企业3户,从业人员达5429人。
  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为了打破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沙甸区委、区公所还积极引导现有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提升改造,逐步实现企业生产的规模化、自动化、环保化,抓住有利时机,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沙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云南振兴铅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极板和蓄电池项目的开发率先一步,带动企业生产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从卖原料向卖最终产品转变,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产品的工业附加值,为企业转型探索了道路。
  经过2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沙甸现已成为个旧市北郊片工业经济区铅、锌、银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的基地,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八分之一,非公企业每年创造的财政税收占全区财税总收入的90%以上。2010年,全区财政收入1.07亿元;工业总产值43.5亿元;农村经济社会总收入9.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21元;完成增加值3.2亿元;实交税金9262万元;工业增加值3.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沙甸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最令人瞩目的是教育。
  沙甸素以教育事业发达而著称。早在光绪十八年,就已创办鱼峰书院招生授课,书院就设在这间由金姓人家捐赠的一合三间两耳民房内。民国三年,开明士绅白亮诚先生倡办国民新式教育,并由村人捐资赠田,出钱出力,拆除旧房,共建新校。当时还很年轻的马坚教授也曾受聘于此担任教师,留下了一段佳话。
   如今的鱼峰小学和当年的鱼峰书院仅一街之隔,但却是两重天地今非昔比。良好的教学条件,明证了沙甸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整洁的校园,宽敞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光线充足的教室,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好好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理想环境。富起来的沙甸回民继承前辈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为沙甸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鱼峰办学百余年,培养学生数千名,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和嘉奖。
  沙甸辖区内的个旧市第十三中学同样有着光辉的历史,它的前身,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由白亮诚先生创办的“养正学校”和“鱼峰中学”。鱼峰中学的校长由《茶花女》的译者夏康农教授担任,白寿彝、曹礼吾、马坚等一大批西南联大教授在此任教,为沙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影响深远。
  如今的十三中已经扩建为一所完全中学,校园环境优美,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早从1992年起,沙甸区政府就免除了初中生每年的学杂费和书费,2004年开始又免除高中生的学杂费和书费,这在全云南省尚属首例。良好的教学环境带来的是骄人的学习成绩,2010年,十三中中考成绩喜获全市第一,高考成绩也创历史之最,赢得了“红河州示范学校”的良好声誉。
  工业化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站、阅览室的建立健全为居民提供了学习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基地,下属乡村自筹自办的卫生所不断完善,村民全部免费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解决了当地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富裕起来的沙甸回族同胞盖起了洋楼别墅。如此优越的居住条件,足以让大城市的白领、金领们望房兴叹舍不得离去。
  改革开放的成果还表现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上。民族团结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考量重点,时时处处挂在区委、区公所领导的心间。
冲坡哨是沙甸区下辖的一个彝族乡,经常受到区委、区公所领导的关怀扶持;逢年过节或是遇上什么特殊的日子,区领导都会下去走走,不忘把民族大家庭的温暖,送到每一个贫困家庭,送到每一个角落的弱势群体中间。
  优越的经济地位、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现代人评估生活幸福感的两个重要指标。当一个社会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对人产生了吸引力。
  我们镜头中的这位年轻妇女原本不是沙甸人,也不是穆斯林,她在爱上一个回族青年的同时也爱上了沙甸,于是随夫信教,每天在家五番礼拜,晚上到妇女学经班跟班补习伊斯兰教规教义和《古兰经》。在沙甸,这样的情况并不特殊,随着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沙甸回族小伙子迎娶外族姑娘的已不在少数。
  这位美丽的新娘岳燕芳倒是个血统纯正的回族姑娘,卫校毕业后分配在蒙自县医院当护士,20多年前母亲从沙甸嫁到蒙自生下她,今天她又将嫁回沙甸去。前来迎亲的新郎有阿訇陪伴,这是回族婚礼的传统习俗。在阿訇带领下,迎亲的队伍一路发着“邦格”,来到家中坐定,便开始念诵“喜经”,为新人祈祷祝福。在阿訇的见证下,一对新人互赠坚贞的誓言,然后又是一路发着“邦格”出门,搭上了迎亲的花车。一个已经离开沙甸的女儿,终于又回到了沙甸的怀抱。
  这位年轻的老外是个巴基斯坦人,他有个很中国的中国名字,叫做张伟德。小伙子远隔万里,通过互联网认识了沙甸十三中的小余老师。两年前沙甸相亲,在寻找到爱情的同时也迷上了沙甸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丽风光,于是“乐不思坦”,就在这里结婚生子,当上了沙甸的女婿。每天五番拜功,张伟德都会按时去到附近的清真寺,敬拜独一无二的真主,这位来自异国的穆斯林满脸的恭敬和虔诚。周末休息的日子,张伟德常常带上自己的妻儿到和谐广场散步,他说已经想好了,要一辈子做个沙甸人!
  开放的沙甸接纳了来自外族的媳妇,也接纳了来自外国的女婿。如今的沙甸不再封闭,已经向着全世界敞开了大门!

相关文章:

城市形象宣传片解说词 神秘的沙甸(上篇)

城市旅游宣传片解说词 中国沙甸欢迎您(下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