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电视台电台音频提供商
全国配音热线:0851-28837288

分类目录

您当前位置:飞乐传媒官网 >> 服务中心 >> 稿件仿写 >> 纪录片 >> 浏览文章

大型电视人文记录片文化将军—陈沂诞辰一百周年脚本

说明:稿件仿写均搜集于外部互联网,本公司不公开自家任何客户信息以及稿子内容。

  【片花】:
  从山乡书生到新中国军队首任总政文化部部长,从三次赴朝到率团出访东欧四国,从毛泽东三次肯定的“左派”到全国闻名的大“右派”,从21年的生命炼狱到沪上再铸人生辉煌——这就是享有“文化将军”称誉的陈沂。
  谨以此片献给文化将军陈沂诞辰一百周年
  《文化将军——陈沂》第一集《自古英雄出少年》
  (1912-1937)
  【字幕】: 1912年至1937年,中国正处在一个风云激荡、社会遽变的时代。国家向何处去,青年的出路在哪里?胸怀大志、青春年少的陈沂走出山乡,读书励志、追求真理,自觉投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画面:缓缓流动的乐安江,沙滩河远景、河边大树、家乡山野。)
  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遵义市新舟镇这山环水绕的地方,走出了一位踌躇满志、憧憬美好未来的热血青年,他就是后来享誉军内外的文化将军陈沂。
  (画面:陈沂故居、省立三中,陈沂将军少年时照片、 故乡人回忆将军。)
  1912年12月4日,陈沂出生在遵义新舟这个小镇上的佘家院子。陈沂原名佘万伦,曾用名佘立平,后来以陈毅别名发表文章而出名,很长时间,“陈毅”便成了他的真名实姓,与元帅陈毅的名字完全相同,于是军中便有大陈毅和小陈毅之说。之后,陈沂曾在元帅陈毅领导下工作,为便于区分,毛泽东建议他改为沂蒙山的“沂”。于是,这“御赐”的名字便伴随陈老一生。
  1 9 4 6 年,在山东省的临沂城,陈毅元帅初次见到遵义籍的陈毅时,便开玩笑说:“名字改不改有啥关系嘛! 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哩。俄国有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仲马,小仲马。我们中国有个大陈毅,小陈毅,也可以吗!”
  (采访陈沂夫人马楠)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新舟镇,有一个叫“沙滩”的地方,因其人才辈出,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上世纪四十年代,为避战乱,竺可桢教授带领浙大师生举校西迁遵义。浙大学者欣喜地发现沙滩这片人文底蕴十分深厚的土地,便以“沙滩”之名冠之为“沙滩文化”载入史册!孩童时的陈沂便深受沙滩文化的影响。
  (画面:禹门寺)
  在这座香烟缭绕的古刹中,似乎还能听到当年“黎氏家塾”的朗朗书声!“黎氏家塾””,是清朝著名外交家黎庶昌家族的一所私塾,开创于明晚期,它培育了新舟一方土地上的莘莘学子,浩浩鸿才。有“西南巨儒”之誉的郑珍、莫友之就生活学习在这里。聪慧好学、悟性极强的陈沂,打小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吸吮着这里丰富的文化养分!
  当时,在遵义城区还建有一所公立中学——省立三中,就是今天遵义四中的前身。心气高、求知欲强的陈沂,不满足于传统的文化教育,便离开新舟来到这里。在著名教育家黄齐声担任校长期间,与周林、韩念龙、雍文涛一起就读于这所学校。因其光荣的历史和优美的教学环境,浙大西迁遵义时,校长竺可桢和部分老师的住所及办公地也选择于此,“沙滩文化”杰出代表——郑珍、莫友芝纪念祠也建在这里。
  (采访陈沂筑城幺妹……)
  陈沂在这里勤奋苦读,成绩优异,深得舅父杜叔机的喜爱。杜叔机曾任贵州省图书馆馆长,他是帮助和影响了陈沂一生的人!
          (采访陈沂,谈舅父杜叔机)
  1928年,舅父带他离开家乡去到成都,考取了四川大学工学院。怀揣梦想的陈沂在 “天府之国”的蓉城,一边读书,一边进行文学创作,成为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
  1929年,陈沂在继祖母的资助下去了上海,并考入“中国公学”。 “五四”以来,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和“左翼作家联盟”活动最活跃的地方。陈沂在那里接触了不少进步人士,并自觉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参加青年反帝同盟、左联外围组织。这些也成为陈沂投身革命的标志性活动。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陈沂作为一名进步文学青年,列席了成立大会,也是陈沂结缘鲁迅先生,得到鲁迅帮助深受鲁迅影响的开始。在“成立大会”上,陈沂带着十分虔诚和敬重的心情,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演说报告。之后,他以一腔热血写出了不少反映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陈沂时常忆起那段往事,并深有感触地说:“鲁迅先生的话对我影响很大”!
  (陈沂访谈:初识鲁迅)
  当时,陈沂才是一个18岁的青年,他始终目视远方,思及未来,努力向上攀登着人生的每一步阶梯!同时,也不断小心翼翼地回望和审视着走过的每一段历程!
  1931年,陈沂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参加了北平左联,先后任左翼作家联盟候补执委,中共北平大学法学院支部书记,北方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等职。这些头衔,对于还不满20岁的陈沂意味着什么,是能力?是信仰?是时势造英雄的传说?总之,在今天看来,还是那样的耀眼炫目!
  “九一八”事变后,一向政治敏锐的北平——今天的北京,各所大学的学生纷纷组织示威团南下请愿。陈沂作为示威团的领导成员担任纠察队队长一职,与国民党当局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由于坚定的红色信念和积极的进步行为,陈沂很快受到党组织的重视与培养。193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位追求进步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
  1932年11月,鲁迅回北平省亲,陈沂奉北方“左联”之命,前去拜访。鲁迅是思想和文化的一面旗帜,陈沂听过他的演讲,心中自然多了一份亲切和敬意。带着这样的心情,陈沂向鲁迅先生汇报了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的情况,鲁迅对这位年青人的干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临别时,陈沂又以十分诚恳的态度邀请鲁迅先生去中国大学演讲,鲁迅十分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如约作了精彩的演说。
  几个月后,陈沂从北平大学法学院调到河北省反帝大同盟,他给鲁迅写信告诉自己调动工作的情况,鲁迅很快就回了信。鲁迅在1933年3月30日的日记中最后一句写到:“下午理书籍。得佘余信”。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又有一句:“复佘余信”。这个佘余,就是陈沂当时用来发表文章的别名。
  也就是在这一年,刚过20岁的陈沂便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牢狱之灾。作为已有两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他经常策划和组织学生运动,与国民党展开或隐蔽、或公开的斗争。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陈沂早已成为被特务盯梢的对象。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被捕,国民党当局将其押送南京,并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关进了大牢。这一年,正值日寇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紧随其后,又逼近长城沿线攻陷了山海关,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身陷囹圄的陈沂心急如焚,爱子心切的父亲更是忙前忙后。
  陈沂入狱后的第三年,他的父亲来到南京,经过辗转设法,终于营救出狱。陈沂随父亲回到家乡贵州。没过多久,胸怀大志的陈沂又去到上海,在这座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世界大都市里,陈沂心中惦记的还是国家和民族。他一如既往地选择了为党工作,为劳苦大众服务。他在《救国日报》担任编辑,积极撰写抗日救国文章。鲁迅逝世后,陈沂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发表了《鲁迅精神永远引导我们前进》、《一个作家的伟大处》等文章,很快引起文学巨匠茅盾和夏衍的注意,对这位才华横溢、见地独特的青年给予了关注。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统一抗日。冯雪峰、潘汉年随即来到上海,陈沂参加一些抗日救亡活动。抗战全面爆发后,陈沂去了南京,经李克农安排,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抗敌剧团工作。抗敌剧团到武汉时,又接受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李涛的邀请,去到山西晋城,进入太行山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走上了烽火连天的抗战前线。
  在太行山,陈沂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化人才,组织调任他为八路军晋南军政干校校务部主任。在任期间,他为党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毕业的学员被充实到各级军队和政权中,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有许多人,后来还担任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要领导职务和八路军高级将领。从进步学生到地下党员,再到军队教育干部,陈沂实现了人生最重大的转折。五十年后,他回忆说:“我到华北、到太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的这个决心下对了,这个步子迈对了,因此才有我的今天。”
  (陈沂访谈:在太行山……)
  陈沂在太行山打牢了事业的根基,也收获了爱情!

您可能感兴趣话题:

纪念文化将军陈沂诞辰一百周年纪录片解说词

纪念陈沂文化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系列纪录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