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电视台电台音频提供商
全国配音热线:0851-28837288

分类目录

您当前位置:飞乐传媒官网 >> 服务中心 >> 稿件仿写 >> 纪录片 >> 浏览文章

纪念陈沂文化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系列纪录片解说词

说明:稿件仿写均搜集于外部互联网,本公司不公开自家任何客户信息以及稿子内容。

纪念陈沂文化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系列纪录片解说词

  谨以此片献给文化将军陈沂诞辰一百周年
  《文化将军——陈沂》第三集《守得云开见日出》
  (1979-2002)
  【字幕】:时间是历史最公正的法官,善恶美丑、是非清浊、一切世间万象都将在岁月的过滤中变得清晰。
  1979年暮春四月,在上海虹桥机场上,伫立着几位翘首以盼的人,他们是: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健、作协领导吴强、上海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复生、诗人黎焕颐。他们是来迎接一位阔别上海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客人。
  当飞机稳稳着陆虹桥机场,一身简朴的文化将军陈沂,在女儿晓聪的陪同下,倏然出现眼前。前来迎接的人无不惊叹:将军历尽磨难、两鬓霜华,却掩不住那炯炯的神采!老人目光里透着亲切和坚定,又如此轻车简从,不能不叫人生出由衷的敬意!
  陈沂在胡耀邦、邓小平的直接关心下,终于摘下了那顶沉重的“右派”帽子,恢复党籍、军籍和原级别。此行上海,是来走马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兼上海市委宣传部长一职的。
  几天后,以赵丹为首的一群文艺界知名人士登门拜访,表示对老部长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知道,老部长最爱惜人才,他们清楚,在陈老担任总政文化部长期间,是军队文化最繁荣的时期。陈沂对文艺人才的关爱更是有口皆碑。时任云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的冯牧,因胸腔积水,进北京治病遇到困难,是他亲自帮助解决;对于并不认识的年轻诗人公刘,不惜笔墨亲笔写了一封长信,称赞他写的小说。当著名作家徐怀中的中篇小说《地上的长虹》遭到责难时,他与夫人马楠用东木的笔名写文章为之辩护。在寒风、陆柱国、公刘、白桦、林予等一批青年,刚在文坛崭露头角时,就被他亲自点名调往北京…… 此类事不胜枚举。    前往拜访的赵丹由衷地对陈老说:“知道您来上海主管宣传工作,我们很高兴。但现在不是当年您当总政文化部长时期呵,拨乱反正,您有得拨哩……”陈沂接着说:“我不是来当官,是来干事业。根据党中央和耀邦同志的指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上海还要补课。上海是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希望你们多提建议。”
  陈沂深知: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既是人才云集,又是龙蛇混杂,特别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更是错综复杂。要当好这一领域的舵手,需要有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放手一搏的胆识和勇气。年近古稀的陈老惜时如金,经常把工作带到家中,在家里接待一些人,处理一些事务。
  老将军干起事来雷厉风行,至性不改。初到上海,就组织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须知,这是一场新与旧的革命性的博弈。时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客观上造成的思想混乱、严重阻碍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陈沂以敏锐的政治触觉,在不同场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坚持真理的无畏气概!
  (采访马楠:谈她眼中的丈夫陈沂)
  随着“两个凡是”在“真理标准”面前的隐身遁形,上海一批老干部、老艺术家、文化人得以平反昭雪。如巴金、刘海粟等,就是在陈沂的亲自过问下复出工作的。陈沂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批阅案卷、参加活动、了解民情…… 几乎不舍昼夜!他一边积极搭建文艺、文化及宣传平台,及时复刊了《新民晚报》,主持创刊了《文学报》。同时还挤出时间,写作、整理并出版了《脚印》、《一切为了战胜敌人》、《辽沈战役三部曲》、《白山黑水》、《五十年一瞬间》、《文艺杂谈》、《家书》、《陈沂散文、诗歌选》等三百多万字的著作。
  陈沂任职期间,还主持编辑了画册《上海建城700周年》,书籍《当代中国的上海》,向中国和世界介绍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伟大变化。
  遭受磨难的陈沂比以前更加爱惜人才。不论在当年陈副书记的“官邸”,还是离休后的陈沂“寓所”。每逢节假日,总见宾客盈门。有当年军内的战友、部旧,有编导演员、作家诗人等等。他们像弟妹对待兄长、子女对待父母、学生对待师长那样,向他讨教,谈工作、述委屈乃至生活上的困难……总能在他那里得到指点、慰藉与帮助。
  (访问田华等艺术家,谈陈沂的亲和力)
  国家一级编剧,上海戏剧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耿可贵撰写文章这样说:陈沂在担任上海市宣传文化领导工作期间,极大地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戏剧、电影、电视剧、文学等各方面,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人材,使之成为建国至今文艺最繁荣的时期。
  而陈沂自己却说:“党派我到这个岗位上来,不仅要我做好领导工作,更是要让我和上海文艺界同志广交朋友。”针对一些领导、部门错误地枪决作家作品的事例,陈沂感慨地说:“作家写出一部作品不容易,要否定,一句话就行了。因此,我们这些做党的宣传工作的领导同志,要做育花的园丁,不能做伐木的工匠!” 他处处尊重别人,特别是自己的下属。他常说:“我们做领导的千万不要以为,官的大小决定水平的高低,搞‘谁官大就听谁的’那一套,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在科学和艺术面前,应是人人平等的,首先要听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他们是内行。”这些看来十分平易的话语,对于今天在位的领导同志们都不无裨益。
  陈沂是贵州省遵义市人,他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一个人如果不爱家乡,哪来爱国主义?他16岁离开遵义,先后四次回到家乡。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想方设法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采访遵义市交行领导:谈陈老对交行组建时的支持)
  1985年1月,陈沂应邀回乡参加“遵义会议”50周年纪念大会,对着话筒,他深情地说:我离开家乡屈指算来,已是悠悠50多年了。但今天在这里,我不讲亲人久别的话语,不讲催人泪下的往事,不讲对家乡山水的留恋之情,而是把对遵义建设和发展的思考、建言奉献给大家。他寄语遵义的领导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带领广大群众大胆开拓前进,“遵义因遵义会议而扬名天下,今后要以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绩而扬名天下”!
  陈沂爱乡,是因为他有一颗报国的曈曈之心!陈沂爱国,是因为他有一种始终接着地气的浓浓的乡情!
  1992年金秋时节,陈沂老的故乡贵州、遵义,为他从事文化新闻工作60周年隆重举行纪念会。陈沂传记《普通一兵》的作者——贵州著名学者黄万机先生,以一篇《陈沂与解放军文化建设》的文章,讲述了陈沂为新中国军队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感人故事!
  2002年7月26日,这位铁骨柔肠、文治武功,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悲大喜的世纪老人,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颗始终与时代同搏击、共律动的心脏在浦江之畔,永远的平静了下来!享年90岁。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江泽民等7人常委,送来了花圈,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吊唁!遗体告别仪式上,上海四大班子领导以三鞠躬向老人送行!
  (采访陈沂老外侄女:谈陈沂老出殡时一路绿灯,为老人送行)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2012年12月4日,是陈沂老人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曾经任过总政文化部长的著名诗人李瑛,对陈老怀着父兄般的感情,在长诗《献给我尊敬的长者》中深情地咏唱道:
  感谢穷山瘦水的贵州
  养育出这个忠诚的儿子
  他便以家乡
  山一样坚强的骨骼
  水一样沸腾的血
  慷慨的报效祖国
  ……
  今天,我们
  追怀他的峥嵘百年
  只听见大江的惊涛
  苍穹滚动着雷火
  只听见二十年的恶梦
  在夜半尖叫
  不要用含泪的挽歌和
  低沉的诗来谈他
  因为他不愿我们哭泣
  因为他教我们把风雨当成营养
  因为他要让鲜花开遍大地
  他举着一盏灯站在那儿
  风撩起他稀疏的白发
  品格素浩如白玉
  信念坚强如水晶
  性格清澈如秋水
  胸襟坦荡如大地
  他的精神是活着的生命
  活着的生命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啊,我尊敬的永生的长者
  主题歌:《心中的缱绻》
  岁月如歌,风烟飘散,浦江润笔,太行呐喊
  白山黑水纵驰骋,征途漫漫
  知行两难,心自坦荡,
  岁月不改,红尘梦我心依然
  南风阵阵,沧桑巨变,鞠躬尽瘁,矢志不渝
  孺子情怀,民族复兴梦已现
  那是一种情,那是一份爱
  家国是心中永远的缱绻

相关文章推荐:

大型电视人文记录片《文化将军—陈沂》诞辰一百周年脚本

纪念文化将军陈沂诞辰一百周年纪录片解说词


推荐信息